辛弃疾的<清乐平>中抒发词人被贬后年事已高,壮志未酬的语句是什么?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04 18:59:10

凭谁问,廉颇老矣,尚能饭否?

清平乐·村居
辛弃疾
茅檐低小,溪上青青草。
醉里吴音相媚好,白发谁家翁媪。
大儿锄豆溪东,中儿正织鸡笼。
最喜小儿无赖,溪头卧剥莲蓬。
【注释】
①村居:选自《稼轩长短句》。清平乐,词牌名。村居,这首词的题目。
②茅檐:指茅屋。
③吴音:作者当时住在江西东部的上饶,这一带古时是吴国的领土,所以称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。
④相媚好:互相说喜爱要好的话。
⑤锄豆:锄掉豆田里的草。
⑥织:编织。
⑦无赖:这里是顽皮的意思。

1。请展联想,描绘出家居环境和劳动情景。
在一个僻静的小村庄,周围屯聚着一座座山,小村庄的前面还有一条小河,河水清澈透明,河面波光粼粼,河底的水草连成一片绿毯,上面绘织着许多小鱼在游来游去。

这儿有这座茅屋,茅草屋檐又低又小,后面是一大片翠绿色的竹子。茅屋前坐着两个满头白发的老人,这两个老人都微带酒意,操着江南吴地的软侬方言,面带微笑,靠在一起亲热地聊天。

瞧!在河东边豆田中锄草的是他们的大儿子。他干得多卖力啊。豆大的汗珠滴在豆苗上。二儿子正进静静地坐在门前的空地上编织鸡笼,他干得那样的认真、仔细。转身一看,噢!原来他们还有一个小儿子啊!他顽皮地趴在地上,摇着小脚,正在悠闲地采莲蓬剥莲子吃呢!看得出,老夫妇最喜欢的就是这小家伙了。

2。从哪些诗句反映出家居生活和谐.为什么?
“醉里吴音相媚好,白发谁家翁媪。大儿锄豆溪东,中儿正织鸡笼。最喜小儿无赖,溪头卧剥莲蓬。”
首先通过写白发翁媪一边饮酒,一边“相媚好”,初看平淡无奇,实却把那种亲密无间的,和谐、温暖、惬意的老年夫妻的幸福生活,形象地再现出来了。后面两句通过白描手法写大儿锄草,中儿编鸡笼,小儿卧剥莲蓬。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,就把一片生机勃勃和谐宁静、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,真实地反映出来了。

3。为什么说这首诗和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情趣宛然?
整首诗基本采用白描手法写人物,前面从翁媪喝酒闲聊以一媚好突出;而后写三个儿子,大儿和中儿的劳动场景做